时间:2025-04-17 05:11 作者:真田昌幸 浏览量:1933
建设中的港科大(广州)校园。(资料图) 港科大(广州)(筹)供图
(情满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为三地高校融合发展厚培“沃土”
中新网广州6月18日电 题:粤港澳大湾区为三地高校融合发展厚培“沃土”
中新网记者 王坚
当前,多所港澳知名高校正争相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融合发展的“沃土”上布局。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已分别在深圳、珠海落地发展数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喜人成绩有目共睹。同时,香港城市大学落子东莞、香港大学牵手深圳、澳门科技大学拥抱珠海,均正在积极建设或筹备建设当中。
“港澳高校跨境与内地高校合办,好处非常多,主要是高校自身可以破除港澳发展局限实现自身进一步发展,比如香港科技大学在香港多年来学术上发展得很好,但是要进一步用技术赋能产业,还是要和内地联合进行。”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先进材料研发部总监吕冬博士18日对中新网记者介绍大湾区高校融合相关成果。
从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签署,到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公布,短短数年间,大湾区建设从理念变成现实。随着大湾区教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粤港澳三地高校间相互融合发展获得了优渥的“成长土壤”。
吕冬表示,借由高校融合,港澳籍与外籍老师可以把课题和内地建设需要结合起来;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内地和港澳之间选择感兴趣的课程,港澳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大湾区的一线项目,实现更好地就业。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筹)校长倪明选此前接受本网记者独家专访时,介绍了“香港科技大学2.0”的蓝图,便是大湾区高校合作一个生动的注解。
香港科技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两校法人独立、财务独立,双校平等,在“港科大一体,双校互补”的框架下协同发展,互补增效。
港科大(广州)校园效果图。 港科大(广州)(筹) 供图
未来,在“港科大2.0”,学生可以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自由修读两校课程,取得的学分获得两校认可。两校开设的学科专业不重叠,不会相互复制。香港科技大学以传统学科为主,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以融合学科为主。双方将在科研方面开展密切合作,两校导师可以联合指导研究生、联合申请重大项目、共享大型实验设备(“中央研究设施”,Central Research Facility)。
倪明选表示,“港科大2.0”的高校融合探索有望为大湾区的发展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在前沿科学研究领域上作出贡献,对中国乃至全球的高端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创新,提供范例。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为湾区内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提供崭新路径。“过去,港澳缺乏‘超算’(超级计算)能力,香港科技大学的研究工作如需超算,要以人工形式携带硬盘从深圳往返港澳,往往要花费一周时间,才能将数据带回港澳。”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院长高民博士介绍。
如今,通过霍英东研究院运营的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提供超算服务,粤港澳联合创新变得方便快捷。据统计,广州超算南沙分中心已为超过200个港澳及海外团队提供超算服务。
当然,大湾区高校融合涉及到多个高校、多个校区之间的交叉工作与人员往来,吕冬建议在合作初期就要有非常明确的行动纲领,或框架文件,以免造成专利纠纷。同时,对于校间聘用,包括劳动合同的归属、各个平台的资源分配等问题,有融合需求的学校都应提前考虑。(完)
该公司由上市公司阳光城和福建阳光房地产分别持有99%、1%股权,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董事长均为阳光城董事局主席林腾蛟,其同时为慧智优佳的实际控制人,受益股份14.6849%,而朱荣斌、吴建斌等人则担任该公司董事这是重大的制度突破而且在特区建设的探索中,政府按照市场化的规律办事,没有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减少或者没有对企业的干预,形成了深圳的创业活力,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科技公司 在工业三路和太子路交汇处,有一片爬满绿色植物的建筑,这里是蛇口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南海意库,由上世纪80年代电器厂的一批旧厂房“腾笼换鸟”改造而来 蛇口,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与香港隔海而望金年会体育登录网页版6hgw.cc入口☜” “双节人们消费情绪高涨,尤其各大平台均有保价到‘双11’承诺,避开接下来‘双11’高峰(金麒麟分析师)快递‘堵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