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6 11:29 作者:江立 浏览量:401
两名长须鲸研究者刚从直升机飞行考察中回来(图源Bertie Gregory)。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中新网北京7月8日电 (记者 孙自法)施普林格自然开放获取学术期刊《科学报告》最新发表一篇海洋生物学论文称,研究人员在1976年限制捕猎以后首次记录到南极长须鲸在许多古代摄食地觅食,包括首次视频记录到大群长须鲸在南极象岛附近觅食。他们认为,长须鲸种群在南极摄食地的恢复和回升,或可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的营养,支持其他海洋生物的恢复。
在象岛北岸摄食的长须鲸(图源Sacha Viquerat)。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该论文介绍,南极长须鲸是长须鲸(体型仅次于蓝鲸的第二大鲸鱼物种)的一个亚种,生活在南半球。19世纪,它们遭到过度捕猎,尤其是在南极的特定摄食场周围。到1976年长须鲸捕猎被禁止时,估计已有超过70万头个体被杀死,在传统摄食区域周围已难觅其踪。
象岛冰山前的长须鲸(图源Dan Beecham)。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通讯作者、德国汉堡大学海伦娜赫尔(Helena Herr)与同事及同行合作,使用直升机调查和视频记录,在2018年4月和2019年3月的两次考察中,收集长须鲸在南极的丰度数据。他们根据沿3251公里的搜索路线看到的所有个体和群体来估计长须鲸的数量。他们记录到100个长须鲸群体,群体数量在1-4头之间,以及8个异常庞大的群体,多达150头鲸鱼似乎正在积极进食。此前观察到摄食的长须鲸最多包含13头个体。
论文作者建模了南极地区的长须鲸种群密度,预测整个调查区域约有一个包括7909头长须鲸的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公里0.09头个体——高于其他地区的长须鲸种群,如南加利福尼亚(每平方公里0.03头)。他们报告象岛附近是一个明显的长须鲸热点,预计有3618头个体,每平方公里0.21头。
航拍下的长须鲸群(图源Helena Herr)。 施普林格自然 供图
论文作者总结认为,长须鲸种群的恢复,可以通过鲸鱼进食和排泄(称为“鲸泵”)的营养循环,丰富南极海洋生态系统,并反过来支持浮游植物生长增加和更大的磷虾种群。(完)
米尔格雷姆与威尔逊都是非常著名的博弈论专家od体育登录网页版bf06.cc网站☜” 据统计,目前,已有29家物管公司登陆资本市场,卓越商企、第一服务等物业企业已陆续进行招股,恒大物业、融创物业等巨头亦已递交招股书 今年5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由于新冠病毒传染性强,医疗机构面临的院内感染风险较高,稍有不慎易出现聚集性疫情;各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院内感染防控面临的严峻形势,杜绝麻痹和松懈思想